350A.jpg 

照片出處:網路照片

本文出處轉載:臺中縣家庭暴力及性侵害防治中心

誰是危險關係 

作者:巍巍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

往往,個案所以遲遲不願面對自己的問題,以致問題一再重覆出現,甚至延續好幾代,在每個故事的背後,自有她/他不同的理由,有時民俗療法;吃身心科藥物都用過了,才來姑且一試!終於,終於她/他來到諮商室,她/他還是會說:我的媽媽/爸爸叫我不要來,說來了也沒用!或是我的先生/太太叫我不要來,來了我也不會改變什麼?這是最通常的理由!這理由也是讓當事人在諮商階段中「逃走」的最大因素。為什麼?為了怕”關係”改變!恐懼原來暴力、冰冷的家庭關係不在了,自己不知要如何相處……。

 

這“關係”改變是自己終於要成為自己的主人,不再聽命於父母;或其他家人;“這樣的改變是危險的!”頭腦會出現質疑;因為頭腦已深深的將相處關係的舊模式運轉多年;要改寫程式多麼不易!譬如一個當事人,他/她已習慣用孩子式的態度處理他/她的生活多年了,也就是依賴父母多年了,如果自己要獨立面對會怎樣?而做父母的也不同意他/她改變,因為自己彷彿就會失去掌控孩子了,對掌控了一輩子的父母而言,那是不允許見到的。看吧!你/妳去找人協談是”嘸哮”的啦!而當事人呢?因為自己也不想改變,就默默認同了家人的說法,然而關係、習慣真的有改變的危險嗎?

 如果我們倒轉來想:改變了之後再來習慣怎麼樣?如果習慣是人們「養」成的,那麼習慣也可以重新養成;新的關係也可以更新!甚至繼續可以做更多的調整,彈性想法也就運用自如了。如果生活裡常保彈性,不做任何預設,接受事情的變化就容易了,不樂意的事件也就會減少,驚喜反而會增加!因緣隨順就是這個道理。

 

所以改變未必是困難的;保持彈性,是養成幸福習慣的幫手;嘗試新習慣呢?則要從自身做起--聽從自己內在需求而去追求;是讓家人關係和諧的起步。

 這裡分享世界超級領袖;美國總統歐(奧)巴馬的故事:

奧巴馬的母親一生結婚兩次,他一生與生父唯一的相處時光只在十歲時的某一個八月;結局也很糟,全家吵翻,不歡而散。

相同的故事若發生於一般家庭,可能完全改觀。奧巴馬的童年將被描述成一樁悲情的孤雛淚;單親、黑白雜種、父親遺棄、母親太浪漫、繼父不得志、印尼苦日子,自十歲起無父無母,只靠外祖父母成長。奧巴馬今天能鼓舞沮喪的美國人,正因為他有一種奇人般的能量,悲苦中看到正面的希望與歡樂;從小他的字典裡沒有自憐自艾,有時也許免不了孤獨,甚至讀私立學校被有錢孩子們嘲笑;但他知道生命裡在肯亞有一個為非洲黑人努力的父親,在印尼有一位捨棄種族成見的母親,在夏威夷有疼愛他的外祖父母。他以自己的出生為榮,這是一個流浪的家庭,成員雖四散,愛卻很圓滿。人需要愛,不同類型的關愛,奧巴馬不是一個自私的孩子,每日只渴求別人關懷脆弱無助的他,成功的家庭教育使童年的他已理解,「愛的世界」必須寬廣,這種理解挽救了奧巴馬原本宿命不幸的人生。

奧巴馬今年僅47歲,但他的靈魂似乎已活了很久,活過了很遙遠、很寬廣、很不同的世界。他可以帶領困頓而自大的美國人,重新認識世界。「Yes, We can」(是的,我可以)奧巴馬喊出這句口號,美國一大半年輕人毫不懷疑地信賴,因為他的人生真的證明,一個人的「正面」態度,的確可以改變命運。(本文摘自陳文茜作)

 

歐(奧)巴馬的成功在於單親的母親放手讓他去學習吃苦,教導他尊重父親偉大的人格,縱使他父親拋棄了他們,在他生命的前期不斷的必須做選擇;不斷的做改變;他的外祖父母教導他學習父母的精神,去愛更多更需要的人,在愛的關係中,是沒有自私的、在愛的關係中是沒有恐懼的真愛是不具任何的脅迫和危險的! 

現在,各位可以瞭解家庭暴力其實是危險關係的結果了,如果父母以愛的關係,並不是以控制的關係;如果夫妻的相處是以信任的關係,而不是以權力的關係,在如此緊密的關係中給家人各有其空間和尊重角色的界限,那麼危險關係就不會產生,愛的關係也就按照它本來的樣子呈現了! 

事實上,在關係中最常影響自己的情緒是自己!也就是那個常常批判自我的自己;這批判是對於自我的不同意,換句話說,如果一個人是同意自己的,對自己是滿意的,那麼與自己的關係自然也是和諧的。自內心深處所流露出的讚同,是一種自信,也是一種幸福的樣貌;所以說,“與自己和解”才是最需要調整的關係!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niya1975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1) 人氣()